全球每年約有100萬例死亡與肝硬化緊密相關,干細胞治療為終末期肝病患者帶來了新希望。
近年來,我國的肝病發(fā)病率逐年上升,許多致病因素(如病毒、化學物質和自身免疫反應等)都會造成急性和慢性肝損傷。肝臟無法更替受損的肝細胞,從而出現(xiàn)肝性腦病和肝腎綜合征等,最終發(fā)展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和肝癌。
臨床研究表明,間充質干細胞(MSCs)對終末期肝病患者具有潛在治療效果,它可以減少肝損傷,改善肝功能,促進肝組織的再生。
干細胞治療肝病:近10年臨床應用薈萃分析,療效與安全性總結
Wang等人通過分析近十年關于間充質干細胞治療終末期肝病的臨床應用案例發(fā)現(xiàn),間充質干細胞可以逆轉肝硬化或提高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生存期。

01 肝病治療現(xiàn)狀與挑戰(zhàn)
肝病作為一種常見的健康問題,在全球范圍內影響著數(shù)百萬人的生活質量。特別是終末期肝病,如失代償性肝硬化和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其治療一直是臨床面臨的重大挑戰(zhàn)。
據(jù)《柳葉刀-胃腸病學與肝病學》(2021)的權威報道,全球每年約有100萬例死亡與肝硬化緊密相關,而且大部分悲劇都集中在亞洲和非洲這些人口密集、醫(yī)療資源相對匱乏的地區(qū)。
肝移植雖是當前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但受限于供體匱乏、手術創(chuàng)傷大、費用昂貴等問題。每年有那么多患者在生死邊緣掙扎,卻只有極少數(shù)幸運兒能等到合適的供體。
02 研究設計與方法
該薈萃分析共納入13項研究和854例患者(終末期肝病、失代償性肝硬化),其中試驗組403名患者接受MSCs治療,對照組451名患者接受支持治療(見表1)。
研究旨在分析MSCs在失代償性肝硬化和慢性肝衰竭急性發(fā)作(ACLF)中的臨床價值和安全性。
這些研究大多來自中國,樣本量在9-158之間,發(fā)表時間為2012-2021年。研究中主要使用臍帶來源的間充質干細胞(UC-MSCs)和骨髓間充質干細胞(BM-MSCs)。
輸注方式主要為靜脈輸注和肝動脈注射,總劑量為1×10^6-1×10^8cells/kg,病因主要為乙肝病毒(HBV)感染。
03 治療效果顯著
存活率顯著提高
與對照組相比,接受MSCs治療的患者在8周(OR 2.47,95% CI 1.38-4.43)和12周(OR 2.21,95% CI 1.31-3.74)時的生存機會更高,表明MSCs可以幫助患者提高生存時間。
另一項2025年的薈萃分析也支持這些發(fā)現(xiàn),該分析顯示與常規(guī)治療相比,接受MSCs治療的ACLF患者在4周和24周時MELD評分顯著降低;ALB水平在4周和24周時顯著提高(圖2)。
肝功能指標改善
終末期肝病模型(MELD)評分(圖3):基線時MSCs組和對照組的MELD評分無差異;4周(MD -2.35,95%CI -3.41- -1.29)、12周(MD -3.41,95% CI -5.41- -1.40)和24周(MD -2.55,95%CI -3.32- -1.77)時與基線和對照組相比,MELD評分有顯著下降。
白蛋白(ALB)水平(圖5):基線時MSCs組和對照組差異不大;與對照組相比,MSCs組在4周(MD 2.08,95%CI 1.53-2.63)、12周(MD 2.05,95% CI 0.43-3.66)和24周(MD 4.03,95% CI 3.26-4.81)時ALB顯著升高。
總膽紅素(TB)變化(圖7):治療前兩組TB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MSCs組治療后2周(MD -16.93, 95%CI -29.64- -4.21)和12周(MD -10.79, 95%CI -21.34- -0.25) TB水平顯著下降。
肝轉氨酶水平:基線時兩組間轉氨酶水平無顯著差異;MSCs組治療2周后ALT水平(MD-12.53,95% CI-20.56至-4.5,)與對照組相比顯著降低;在4周(MD-10.77,95%CI-20.50至-1.04)和12周(MD-25.48,95%C-48.92- -2.04,)時AST水平與對照組相比也顯著降低。
04 安全性表現(xiàn)良好
在所有研究中,未報告與MSCs治療相關的嚴重不良事件,僅有少部分患者出現(xiàn)消化道出血、皮疹等癥狀。
部分研究報告了治療相關的不良反應,如高鈉血癥、胃腸道出血、過敏反應等,但均得到適當處理,未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這些發(fā)現(xiàn)與王福生院士團隊的最新研究結果一致。他們在2025年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即使在最高劑量(兩億×3次,共六億個細胞)的情況下,患者也沒有出現(xiàn)嚴重不良反應。
這表明MSC靜脈輸注在重癥患者中具有較高的耐受性,為后續(xù)療效驗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05 干細胞治療的作用機制
干細胞治療肝病的作用機制是多方面的。研究表明,MSCs并非僅僅直接分化為肝細胞,而是能夠分泌多種細胞因子和生長因子,調節(jié)肝臟的免疫微環(huán)境,促進肝細胞再生并抑制纖維化。
MSCs通過CXCR4/SDF-1α軸定向遷移至損傷部位,分化為肝樣細胞并分泌IL-10等抗炎因子。它們還具有免疫調節(jié)、抗炎和抗纖維化等功能,這些特性使得MSCs成為治療急性肝衰竭的理想候選細胞。
MSCs可以通過旁分泌效應分泌多種生長因子和細胞因子,如肝細胞生長因子(HGF)、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等,這些因子能夠促進肝細胞的增殖和修復。
此外,MSCs還可以通過直接分化為肝細胞樣細胞,參與肝臟的再生過程。
總 結:上述分析結果表明,與常規(guī)治療相比,MSCs在大多數(shù)時間點改善了肝功能,包括MELD評分、TB水平和ALB水平,提高了患者總生存率。未來需要多大規(guī)模研究來證實MSCs治療失代償性肝硬化和ACLF的療效和安全性。
參考資料:
【1】Lujian Zhu,, Qin Wang, Maodong Guo, Hao Fang, Ting Li, Yin Zhu, Huimian Jiang, Peiguang Xiao, Minli Hu.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Exosomes in Various Chronic Liver Diseases: Hype or Hope?https://doi.org/10.2147/JIR.S439974.
【2】Huimin Wang, Weiqi Yao, Yuyan Wang, Haibo Dong, Tengyun Dong, Wangyi Zhou, Lingling Cui, Lulu Zhao, Yu Zhang, Lei Shi and Yingan Jiang. Meta-analysis on last ten years of clinical injection of bone marrow-derived and umbilical cord MSC to reverse cirrhosis or rescue patients with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https://doi.org/10.1186/s13287-023-03494-2.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yè)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fā)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y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yè)建議。如有版權等疑問,請隨時聯(lián)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