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 類型
- 體征和癥狀
- 預后
- 預期壽命
- 副作用
- 恢復
- 中風后的生活
中風,也稱為腦卒中或腦血管意外,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中風是美國第五大死亡原因,也是導致長期殘疾的主要原因。在美國,每年約有795,000人中風,其中 137,000人死亡。在每年中風的患者中,有185,000人在過去五年中幸存下來。
中風的存活率取決于許多因素,包括中風的類型、嚴重程度、所采用的治療方法、年齡和整體健康狀況。
本文描述了中風的預后、預期壽命和副作用以及中風后的生活狀況。
中風患者的預期壽命是多少?
中風的類型
中風主要有三種類型:
- 缺血性中風:缺血性中風是最常見的中風類型,是由血栓阻止富氧血液流入大腦引起的。
- 出血性中風:這種類型的中風是由于血管出血或破裂引起的。出血會對腦細胞造成壓力,導致腦細胞死亡。
- 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這被稱為小中風。它與其他兩種中風不同,因為癥狀通常只持續(xù)幾分鐘到一個小時。
中風的癥狀和體征
中風癥狀可能包括:
- 突然出現(xiàn)的嚴重頭痛
- 面部下垂
- 腿部、手臂或面部(尤其是一側)麻木和/或無力
- 一只或兩只眼睛視力問題
- 思維混亂、理解困難、說話困難
- 行走困難、突然失去協(xié)調或失去平衡
如果您發(fā)現(xiàn)以下任何中風的“快速”跡象,請立即撥打急救 :
- F = 面部下垂,包括麻木和單側下垂
- A = 手臂無力,包括虛弱和麻木,尤其是一側
- S = 言語不清或困難
- T = 快速撥打急救并告知調度員出現(xiàn)癥狀的時間
- 詳情請瀏覽(中風的癥狀和體征是什么-哪些人容易患中風?)
預后
中風
中風幸存者需要在醫(yī)院度過一段時間進行康復治療。許多人需要長期的物理、職業(yè)和語言治療,并需要殘疾援助。
獲得某些治療,如組織纖溶酶原激活劑,可提高中風后康復的機會。通過治療中風的根本原因(包括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等),可提高預防中風復發(fā)的機會
微中風
盡管TIA的影響似乎是暫時的,但應該認真對待,因為TIA之后往往會導致未來發(fā)生嚴重中風。在TIA發(fā)作后的 90 天內再次中風的幾率為17%,其中第一周發(fā)生中風的風險最高。
預期壽命
中風
出血性中風在發(fā)病后30天內的死亡率為40%至50%,是缺血性中風的兩倍。
2021年瑞典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首次發(fā)生缺血性中風的患者中約有 66% 存活了三年以上。存活因素包括:
- 該人的年齡
- 他們的整體健康狀況
- 中風嚴重程度
患有腦血管疾?。ㄒ唤M影響腦血流和血管的疾?。┖托呐K病的人最有可能在三年內死亡。
2018年的一項研究表明,中風類型也會影響中風后的預期壽命。5年后,79%的出血性中風患者和70.6% 的缺血性中風患者死亡或出現(xiàn)身體依賴。
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還顯示,年齡是中風后長期生存的重要因素。85歲及以上人群的死亡率最高:死亡風險比65至74 歲人群高13倍。而75至84歲人群的死亡風險比65至74歲人群高3倍。
微中風
小中風本身并不危及生命,因為它們可以在短期內完全康復。然而,它們是潛在嚴重健康問題的征兆,會使人將來患上嚴重中風的風險大大增加。
任何出現(xiàn)中風癥狀的人——即使是暫時的——都需要盡快就醫(yī)。
副作用
中風會導致身體、情緒和行為方面的問題。
中風幸存者的大腦和身體會留下健康問題。常見的遺留殘疾包括:
- 身體一側完全癱瘓或無力
- 認知問題以及意識、思考、注意力、記憶力、學習和判斷力方面的問題
- 言語困難和理解言語問題
- 情緒問題和抑郁
- 四肢感覺奇怪和麻木
恢復
中風類型和嚴重程度將決定患者需要的康復類型??祻涂赡馨ㄅc幾位不同類型的專家合作,包括:
- 語言治療師:幫助說話困難或理解困難的中風患者
- 物理治療師:幫助中風患者進行鍛煉,幫助他們重新學習身體運動和協(xié)調能力
- 職業(yè)治療師:幫助中風患者進行日常生活活動,如穿衣、洗澡、吃飯、喝水、閱讀和寫作
許多中風患者還患有抑郁癥、焦慮癥和其他心理健康問題。治療或支持小組可以幫助中風患者接受他們的預后并適應中風后的新常態(tài)。
與您的醫(yī)療保健提供者交談,找到專門從事中風康復的中風支持團體和心理健康提供者。
中風后的生活
中風后的幾周和幾個月里,生活可能令人感到恐懼。有些人恢復得更快。然而,其他人可能需要數(shù)月甚至數(shù)年的康復。
患者可能出現(xiàn)的中風后遺癥包括:
- 記憶、思考、意識、注意力、學習和判斷困難
- 說話或理解言語困難
- 難以控制或表達情緒
- 膀胱和腸道控制問題
- 一側癱瘓、無力或麻木(或三者同時出現(xiàn))
- 四肢疼痛,尤其是手或腳,尤其是在寒冷的天氣
- 咀嚼或吞咽困難
- 抑郁和焦慮
康復可以幫助中風患者恢復體力,并幫助他們更自信地完成日常任務。
結論
當富含氧氣的血液流向大腦時,如果血凝塊或血管出血,就會發(fā)生中風。中風后的預后和預期壽命取決于幾個因素,包括中風的類型、嚴重程度、患者的年齡和整體健康狀況。中風幸存者在接下來的幾年里也有可能再次中風。
中風是令人恐懼和充滿挑戰(zhàn)的人生大事。應對長期影響有時似乎令人難以承受或沮喪。要知道,有醫(yī)療專業(yè)人士、治療方法和資源可以提供幫助。
與你的醫(yī)療保健提供者合作,管理癥狀,重新學習技能,并找到適應新情況的方法。你可能會發(fā)現(xiàn)建立一個理解你中風康復困難的支持網(wǎng)絡很有幫助。
免責說明: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分享行業(yè)觀點,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杭吉干細胞所發(fā)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y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yè)建議。如有版權等疑問,請隨時聯(lián)系我。
- 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 About stroke.
- 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 How many people are affected by stroke?.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troke types.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troke signs and symptoms.
- 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 Stroke symptoms.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Recovering from stroke.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troke treatment.
- Woo D, Comeau ME, Venema SU, et al.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ortality and neurologic disability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a racially and ethnically diverse cohort. JAMA Netw Open. 2022;5(3):e221103.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2.1103
- Aked J, Delavaran H, Lindgren AG. Survival, causes of death and recurrence up to 3 years after stroke: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Eur J Neurol. 2021;28(12):4060-4068. doi:10.1111/ene.15041
- Sennf?lt S, Norrving B, Petersson J, Ullberg T. Long-term survival and function after stroke: a longitudinal observational study from the swedish stroke register. Stroke. 2019;50(1):53-61. doi:10.1161/STROKEAHA.118.022913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QuickStats: Death Rates fromStroke Among Persons Aged ≥65 Years, by Sex and Age Group — National VitalStatistics System, United States, 2018.
- 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 Stroke information page.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Prevent stroke: what you can do.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bout extreme heat.
-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How high blood pressure can lead to stroke.